發布日期: 2021-05-12 發布來源: 吳 凱麗 瀏覽數: 8837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始料未及的一年,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生活的節奏。作為大眾和前線醫護人員防護病毒的主要工具,防護口罩、防護服、隔離服、手術衣、兒童口罩等防護材料,在這場戰疫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同時反映出的我國防護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的短板和不足也引起了行業的關注。
為加快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揮我國先進纖維材料為基礎的產業鏈優勢,促進纖維材料相關領域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和行業創新中心、生產企業、檢測機構等成果轉化及應用,促進行業研發高質量應急防護新材料,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盛虹控股集團于2020年3月共同設立了《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科研攻關項目專項基金》,并啟動了《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關項目》申報工作,重點聚焦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相關的科研攻關項目的研發。
在創新中心的積極推動下,經過1年多的研發攻關,相關項目的研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果。5月12日,由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東華大學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聯盟單位協辦的先進纖維新材料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向社會大眾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
1、成立專項基金,為研發高質量應急防護新材料破題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是由國家工信部批復,全國第13家、江蘇省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加快高質量應急防護新材料的研發,2020年3月,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設立了“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制品科研攻關項目專項基金”,并發布了《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關項目》申報指南,旨在有針對性地推動相關學科基礎、關鍵技術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攻關。
專項基金由盛虹集團籌資捐贈,總金額1000萬元,用于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相關的科研攻關項目。重點包括疫情防護與隔離急需的口罩、防護衣等高阻隔功能纖維材料,輕質舒適紡織材料與復合材料、納米與生物醫用纖維材料與制品、智能纖維與智能防護材料與制品;防護用纖維與產品的檢測與評價等。開展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制品應用基礎、關鍵技術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科研攻關。
專項基金設立期間,重點在三方面發力:
??一是針對新冠肺炎、SARS、流感等疫情的個體防護與醫療一線專業防護需求,研發阻隔性與舒適性等功能纖維及其制備技術,提升一次、多次及分類場合下可重復使用的防護纖維及制品技術水平;
??二是為滿足高等級生化防護與生物醫用應用需求,構建面向微納顆粒、氣溶膠與生物病毒的高精度過濾與攔截、高耐污高阻隔生化防護材料、一次性可降解的隔離衣和手術衣及防護服、防護特性與人體健康監測的可穿戴智能紡織產品系列化制備與應用體系;
??三是針對不同專業防護領域的特征,開展防護用纖維及制品檢測和評價方向相關課題研究。
2、31個項目獲得支持,助力產業彌補“短板”
自項目申報指南發布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來自國內紡織相關產業鏈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等單位共109個項目。根據《項目評審辦法》,31個科研項目獲得支持,包括6個口罩類項目,14項防護用先進功能纖維與制品類項目,10項防護用創新性纖維與制品類項目,1項防護用纖維及制品檢測和評價類項目。
此次入選的31個項目,涵蓋了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突破三個方面,攻克多項防護制品關鍵技術,多維度提升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國內外應急防護做出貢獻。
經過1年多的不懈努力,在專項基金的支持和創新中心的技術推廣下,多家企業與高校匯集了紡織產業鏈的一系列成果,主要涉及疫情防護與隔離急需的口罩、防護衣等高阻隔功能纖維材料,輕質舒適紡織材料與復合材料、納米與生物醫用纖維材料與制品、智能纖維與智能防護材料與制品、防護用纖維與產品的檢測與評價等,實現了基礎研究、成果轉換和應用的突破,一批新材料、新工藝進行了產業化應用。
??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團隊采用瞬時釋壓紡絲技術,突破醫用防護材料對高熔融指數聚丙烯的依賴和“卡脖子”關鍵技術,可應用于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紡織品;
??浙江理工大學團隊采用高效低阻PTFE納米纖維膜制備、紡粘長絲軟支撐加工等技術,達到高效低阻的平衡,實現可重復口罩產業化;
??佳海新材料團隊自主開發噴頭差異化技術、絕緣化技術,攻克多噴頭間高壓電場互擾難題,實現了高防護高透氣透濕納米纖維膜的產業化;
??海斯摩爾團隊利用殼聚糖基生物降解醫用納米纖維制備及功能化改性技術,實現海洋源生物降解殼聚糖材料的千噸級工業化生產及多功能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的規模化生產;
??北京化工大學團隊采用“零溶劑”熔體微分靜電紡絲技術,以聚乳酸為原料制備纖維膜及口罩,實現了全流程綠色制造;
??江南大學團隊構建基于多元體征信息的無擾“穿”式監測服及12 導聯心電監測服、診斷系統,利用心肺耦合技術監控重大傳播疫情的人群疾病;
??大連瑞光團隊研制復合高強防護用非織造布,憑借在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受到國務院表彰。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建立完善可重復醫用防護織物性能評價標準;
??山東寬原對新型生物基活性碳纖維符合材料制品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對閃蒸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納微纖維成形、結構及性能進行研究。
??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團隊采用瞬時釋壓紡絲技術,突破醫用防護材料對高熔融指數聚丙烯的依賴和“卡脖子”關鍵技術,可應用于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紡織品;
??浙江理工大學團隊采用高效低阻PTFE納米纖維膜制備、紡粘長絲軟支撐加工等技術,達到高效低阻的平衡,實現可重復口罩產業化;
??佳海新材料團隊自主開發噴頭差異化技術、絕緣化技術,攻克多噴頭間高壓電場互擾難題,實現了高防護高透氣透濕納米纖維膜的產業化;
??海斯摩爾團隊利用殼聚糖基生物降解醫用納米纖維制備及功能化改性技術,實現海洋源生物降解殼聚糖材料的千噸級工業化生產及多功能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的規模化生產;
??北京化工大學團隊采用“零溶劑”熔體微分靜電紡絲技術,以聚乳酸為原料制備纖維膜及口罩,實現了全流程綠色制造;
??江南大學團隊構建基于多元體征信息的無擾“穿”式監測服及12 導聯心電監測服、診斷系統,利用心肺耦合技術監控重大傳播疫情的人群疾病;
??大連瑞光團隊研制復合高強防護用非織造布,憑借在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受到國務院表彰。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建立完善可重復醫用防護織物性能評價標準;
??山東寬原對新型生物基活性碳纖維符合材料制品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天津工業大學對閃蒸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納微纖維成形、結構及性能進行研究。
目前這31項成果已成功申請了多項專利、文章、標準等,其中包含22項專利、3篇文章、4個標準以及27個項目成品檢測報告。
3、2021專項基金申報指南發布,繼續支持相關材料研發
為繼續支持研發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創新中心已發布了《2021
年度“盛虹·應急保障與公共安全用纖維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關項目”申報指南》。
指南重點圍繞疫情防護、醫衛防護等高阻隔、抗菌抑菌等功能纖維材料以及智能纖維及其防護材料,各種應用領域下高阻燃、抗熔滴、抗靜電、防紫外等功能性個體防護纖維材料與制品,防護用纖維與產品的檢測與評價等展開。根據指南,創新中心將征集相關項目,組織專家遴選項目擇優支持,推進項目實施并對科研項目進行綜合評價驗收。
更多東方盛虹新聞資訊,歡迎關注東方盛虹官網 http://029shoushen.cn